1
|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5%。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2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3
|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4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
|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
|
藍勁松
|
區財政局
|
6
|
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
|
張 浩
|
區農辦
|
7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節能減排控制在省定目標以內。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環保局
區物價局
|
8
|
把脫貧攻堅擺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決克服僥幸、懈怠、拖延、厭戰心理,一鼓作氣打好脫貧攻堅戰,實現整體脫貧摘帽。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9
|
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面臨的突出問題。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10
|
確保完成鄖陽區37149人脫貧、33個村出列任務。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11
|
加強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工作,確保易遷對象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12
|
對已脫貧的地方和群眾,堅持脫貧不脫鉤、脫貧不脫政策、脫貧不脫幫扶,一手抓脫貧,一手防返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13
|
嚴格落實“三個新增”政策,加快補齊深貧地區短板。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14
|
大力開展安全飲水、電網改造、村組公路、移動通訊、寬帶網絡、環境改善“六到農家”工程,提升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
|
張 浩
|
牽頭單位
區扶貧辦
責任單位
區水務局
區交通運輸局
區環保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國網鄖縣供電公司
|
15
|
推進“戶戶走到”全覆蓋,確保無盲區無死角。縣鄉領導干部巡回走遍所有鄉鎮、村、戶,確保扶貧政策措施落地見效,提升農村群眾滿意度。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駐村辦”
|
16
|
建好“扶貧車間”,增強輻射帶動作用。深化“千企幫千村”精準扶貧行動,繼續抓好香菇、襪業、服裝、電子等扶貧產業,把現有的扶貧產業和扶貧車間做強做大做優。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林業局
|
17
|
加快發展各類扶貧工廠、扶貧車間、扶貧作坊,全市新建扶貧車間(作坊)1900個以上。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林業局
|
18
|
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推進農商互聯,擴大電商、供銷、郵政等網點覆蓋面。
|
張 浩
|
牽頭單位
區農業局
責任單位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供銷社
區郵政局
|
19
|
推廣股份合作、訂單幫扶、生產托管等模式,帶動每個貧困村至少發展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或引進1家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年均收入增長15%以上。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農業局
各鄉鎮人民政府
|
20
|
健全完善縣鄉村項目庫,推動產業項目到村到戶到人。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農業局
區發改局
|
21
|
強化“安幼養老”,完善社會服務。
|
張 浩
|
區民政局
|
全面加強兜底保障,重點抓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提高基本服務水平。
|
張 浩
|
區衛計局
區教育局
|
22
|
建設一批老年人照料中心、留守兒童活動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農村公共服務設施。
|
張 浩
|
區民政局
區婦聯
區衛計局
|
23
|
持續“強基固本”,凝聚攻堅合力。加強村委會基層組織建設,大力培育脫貧致富帶頭人,發揮好“領頭雁”作用,積極引導全社會更多力量參與脫貧攻堅。
|
張 浩
|
區民政局
區扶貧辦
|
24
|
持續深化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
|
張 浩
|
區扶貧辦
|
25
|
狠抓中央扶貧專項巡視、國家和省考核評估等反饋問題整改,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資金管理等問題專項整治,強化問題清單管理,立行立改。長短結合、建章立制,構建務實管用的長效機制。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紀委監委
|
26
|
加強審計和執紀問責,嚴肅查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重點抓好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嚴不實、弄虛作假等作風問題整治,堅決防止“虛假脫貧”“數字脫貧”“算賬式脫貧,做到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
|
張 浩
|
區扶貧辦
區紀委監委
區審計局
|
27
|
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深入實施“61”產業強農計劃,全市新建高標準農田8萬畝、農業標準化示范基地10萬畝。
|
張 浩
|
牽頭單位
區農辦
責任單位
區農業局
區林業局
區國土資源局
區財政局
|
28
|
落實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
張 浩
|
區糧食局
區農業局
|
29
|
推進竹房百公里茶葉長廊和漢江百公里林果長廊建設,持續改良柑橘品種,創建茶葉、中藥材等“特優區” 。
|
張 浩
|
區農辦
區農業局
區供銷社
|
30
|
突破性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加快推進百億級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80億元以上。
|
張 浩
|
區農業局
|
31
|
加強農業品牌建設,積極爭創綠色有機品牌,新增“三品一標”6個以上。
|
張 浩
|
區農業局
|
32
|
積極發展新型經營主體,全市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200家、家庭農場200家、專業大戶500家。
|
張 浩
|
區經管局
|
33
|
加強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生產標準化、營銷品牌化,打通本地農產品進入電商的各個環節。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農業局
|
34
|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游和農村電商等新業態。
|
張 浩
|
區農業局
區文體旅廣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35
|
持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強農村土地確權成果運用,搭建土地流轉服務平臺,依法規范流轉農村土地,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
張 浩
|
區經管局
|
36
|
鼓勵城市資本、技術和人才向農村集聚,推動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破解項目、產業、資金等難題。
|
張 浩
|
區農業局
區財政局
區人社局
|
37
|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盤活閑置集體資產,保障農民財產權益。
|
張 浩
|
區經管局
|
38
|
認真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第五次森林資源普查工作。
|
肖安長
|
區國土資源局
區林業局
|
39
|
持續推進“四大補短板”工程,加快農村道路、能源、信息、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新改建通村公路1400公里,完成2367公里生命安全防護工程,解決安全飲水20萬人,改造農村危房7000戶。
|
張 浩
|
區農辦
區交通運輸局
區水務局
區住建規劃局
區公安分局
|
40
|
嚴防嚴控非洲豬瘟等疫情。
|
張 浩
|
區畜牧局
區公安局
區食藥監局
|
41
|
學習借鑒浙江省“千萬工程”經驗做法,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積極推進“廁所革命”,大力發展沼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全市建成“生態宜居家園”示范村50個以上,努力為老百姓留住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農辦
區農業局
區環保局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
42
|
加強鄉土人才培養,分級分類開展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
張 浩
|
區農業局
區人社局
|
43
|
深入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選拔培養300名新型農民大學生。
|
肖安長
|
區委組織部
區人社局
|
44
|
繁榮興盛鄉村文化和鄉土文明,加大傳統村落、歷史遺址、民俗文化和民間手工藝保護利用。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區住建規劃局
|
45
|
建設和諧平安鄉村,推進移風易俗,完善村規民約,深入開展“十星級農戶”“新鄉賢”評選活動。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
張 浩
|
區民政局
區公安分局
區文明辦
區政府法制辦
|
46
|
瞄準國家政策取向、產業導向、資金投向,圍繞全省“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布局、漢江生態經濟帶規劃、老工業基地搬遷改造、南水北調對口協作、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搶抓“十三五”規劃中期調整等機遇,謀劃重大項目,力爭更多項目擠進國家和省政策的“籠子”、規劃的“盤子”和資金的“袋子” 。
|
藍勁松
|
牽頭單位
區發改局
責任單位
區農辦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區交通運輸局
區扶貧辦
區財政局、
區南水北調辦
|
47
|
謀劃好項目儲備庫、推動好建設庫,充實好達產達效庫,力爭全市儲備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000個、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重大項目400個以上,投資項目“兩庫”轉化率30%以上。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48
|
發揮山水、生態、人文、產業優勢,堅持引資、引智并舉,提高招商引資工作質量。研究國家產業發展趨勢,承接先進地區產業轉移,促進全市產業升級。
|
肖安長
|
區招商局
區發改局
|
49
|
突出“一主四大四新”產業鏈招商,引進一批行業領軍型知名企業。
|
肖安長
|
區招商局
|
50
|
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開展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依托鄂粵港經貿洽談、楚商大會、新能源汽車主題峰會等重大招商活動,挖掘招商潛力,提升招商質效。
|
肖安長
|
區招商局
|
51
|
壓緊壓實招商引資責任,完善考核督辦機制,提高資金到位率、項目開工率和投產達產率,全市新引進注冊規模項目220個以上。
|
肖安長
|
區招商局
|
52
|
繼續實施首席服務官、項目拉練等措施,落實服務專班責任制,確保全市全面完成年度1500億投資任務。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53
|
推進一批重大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加快推進十巫高速、孤山航電樞紐、濱江新區至武當山一級路等在建項目。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交通運輸局
區移民局
|
54
|
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2300億元以上,新增規上企業50家,促進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和產能利用率有效提升。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5
|
深入實施“整車專用化”戰略,做強做大汽車零部件產業。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6
|
突出技改擴規,提升傳統產業。深入落實“萬企萬億”技改工程,改造升級輕工紡織、冶金化工等產業,提升技改投資比重,確保全市技改投資200億元以上。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7
|
突出提質增量,壯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智能制造、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能源與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重點支持萬潤新能源、國瑞智能裝備、長江星醫藥、國瓷電子新材等企業發展。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8
|
推進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計劃,力爭全市完成服務業增加值800億元以上。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59
|
堅持全域規劃、全要素整合,推進旅游業由單一的門票經濟向全產業鏈融合升級轉變。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60
|
加快編制全域旅游規劃和漢江旅游規劃,爭創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61
|
支持縣市區整合資源、捆綁創建5A級景區,新增3A級以上景區4家以上,提檔升級鄖陽青龍山景區。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62
|
開工建設游客集散中心等項目。力爭接待游客89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72億元以上。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63
|
突破性發展新興服務業。提升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成果,力爭電商交易額增長25%以上。培育壯大普惠金融、文化創意、信息服務等新業態。
|
肖安長
|
牽頭單位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責任單位
區文體旅廣局
區政府金融辦
人行鄖縣支行
|
64
|
建好建強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鼓勵各地創建省級高新區。
|
肖安長
|
牽頭單位
鄖陽經濟開發區
管委會
責任單位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編辦
區發改局
區國土資源局
|
65
|
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要求,用改革的辦法和市場化、法治化手段,鞏固提升“三去一降一補”成果。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66
|
加大多元化住房供應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
郝天斌
|
區住建規劃局
區房管局
|
67
|
重點防范地方政府債務、企業債務風險,有效降低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和地方政府債務。
|
藍勁松
|
區財政局
區政府金融辦
區城投公司
人行鄖縣支行
|
68
|
加快推進“一張網”和數字政府建設,完善智慧政務服務體系,擴大“一次辦好”覆蓋面,實現網上可辦率不低于70%。
|
藍勁松
|
區編辦
區行政審批局
|
69
|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突出預算編制績效管理,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提高財政收入質量。
|
藍勁松
|
區財政局
區稅務局
|
70
|
推進投融資體制改革,規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
藍勁松
|
牽頭單位
區財政局
責任單位
區城投公司
區政府金融辦
人行鄖縣支行
|
71
|
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制,做優做強地方法人金融機構。
|
藍勁松
|
區編辦
區政府金融辦
區銀監局
人行鄖縣支行
|
72
|
把握時間節點,嚴格規范操作,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
藍勁松
|
區編辦
|
73
|
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鼓勵支持企業參與國際合作,提高實際利用外資水平。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74
|
加快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應用,擴大外貿市場,擴大汽車及零部件、茶葉、香菇等出口規模。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75
|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落實我市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六大專項行動實施方案。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76
|
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出臺優惠政策,降低用能、用地、用工、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讓企業輕裝前進。
|
藍勁松
|
區財政局
區稅務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77
|
大力開展“千名干部進千企”活動,用抓脫貧攻堅的干勁和辦法積極解決企業發展困難和歷史遺留問題。尊重企業家價值,弘揚企業家精神,壯大企業家隊伍,保障企業合法經營,讓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吃下“定心丸”、安心謀發展。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區住建規劃局
|
78
|
積極對接“一芯兩帶三區”戰略,謀劃爭取一批重大項目。抓緊編制推進落實漢江生態經濟帶發展規劃實施方案和重點領域專項規劃,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高效生態農業、文化旅游業等產業。以完善重大基礎設施為先導,建設環丹江庫區生態通道,加快沿漢江國省干線升級改造,提高國省道二級及以上公路比重。
|
藍勁松
|
牽頭單位
區發改局
責任單位
區農辦
區交通運輸局
區農業局
區林業局
區文體旅廣局
|
79
|
推進落實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建設美麗、暢通、創新、幸福、開放、活力十堰。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80
|
鼓勵各縣市區爭先進位、比拼趕超,走綠色發展、特色發展、錯位發展之路。設立縣域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扶持縣域特色產業做強做大。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財政局
|
81
|
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區農業局
|
82
|
重點扶持綠松石、農產品深加工等省級重點產業集群發展壯大。合理開發利用好綠松石資源,提高品牌知名度,做大做強綠松石產業。力爭縣域工業增加值增長8%以上。
|
肖安長
|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質監局
區工商局
|
83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發展理念,增強城市發展的持續性、宜居度、歸屬感,讓人民群眾生活更便利、更舒心。推進城鎮、土地、交通、林業等規劃“多規合一”,合理劃定城市開發邊界和“三區四線” 。
|
郝天斌
|
區住建規劃局
區國土資源局
區林業局
區交通運輸局
|
84
|
高品質建設濱江新區,啟動漢江四橋、鄖陽北互通、楊溪至安陽一級路、南水北調博物館等項目建設。
|
藍勁松
|
區交通運輸局
區文體旅廣局
|
85
|
持續提升城鄉公共服務水平,補齊農村交通、電力、供水、通訊等基礎設施短板,推動城市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向農村延伸,促進城鄉產業、空間、設施、服務全方位融合發展。
|
藍勁松
|
牽頭單位
區發改局
責任單位
區交通運輸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水務局
區教育局
區文體旅廣局
區衛計局
國網鄖縣供電公司
|
86
|
加強傳統村落、特色村鎮保護。
|
郝天斌
|
區住建規劃局
|
87
|
加快推進4個省級三產深度融合試點鎮、34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村建設,創建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
藍勁松
|
區發改局
|
88
|
啟動兩鄖一級路建設。
|
藍勁松
|
區交通運輸局
|
89
|
健全基本農田管護體系,科學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守牢耕地紅線。
|
肖安長
|
區國土資源局
區農業局
|
90
|
堅決保護好漢江生態環境,打好長江大保護十大標志性戰役。
|
郝天斌
|
牽頭單位
區環保局
責任單位
區住建規劃局
區農業局
區交通運輸局
區水務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區林業局
|
91
|
全市實施精準滅荒15萬畝,人工造林13萬畝,退耕還林2.3萬畝,義務植樹600萬株。做好松材線蟲病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
張 浩
|
區林業局
|
92
|
科學防治地質災害,全面修復裸露山體,加大石漠化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裸露山體植被恢復力度,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85平方公里。
|
肖安長
|
牽頭單位
區國土資源局
責任單位
區發改局
區水務局
區林業局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
93
|
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長制”,深入推進河流“清四亂”行動,推進鞏固神定河、泗河重點支溝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水體。
|
張 浩
|
牽頭單位
區水務局
責任單位
區環保局
區住建規劃局
區南水北調辦
|
94
|
建立鄉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長效機制,確保標準化運行、規范化管理。
|
郝天斌
|
區住建規劃局
|
丹江口庫區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標準,全市地表水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94%以上。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
95
|
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散煤、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焚燒等重點領域大氣污染物管控,積極應對污染天氣,確保全市空氣質量優良達標天數比例在86%以上。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區農業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
96
|
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加強未利用地保護,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區農業局
|
97
|
全域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工作。
|
張 浩
|
區畜牧局
區環保局
|
98
|
繼續推進“四個三重大生態工程”,堅決按期完成中央、省環保督查交辦的環境問題整改任務。
|
郝天斌
|
牽頭單位
區環保局
責任單位
區發改局
區住建規劃局
區林業局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
99
|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等產業,積極倡導綠色生活、綠色消費和綠色出行,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區發改局
區經信商務科技局
|
100
|
全域開展生態示范創建,全力爭創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鄖陽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全市創建生態鄉鎮37個、生態村142個。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
101
|
嚴格執行環保第三方考核和“一票否決”制。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
繼續做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工作。
|
郝天斌
|
區國土資源局
區林業局
區統計局
區審計局
|
102
|
精心籌備辦好中國生態文明論壇年會。
|
郝天斌
|
區環保局
|
103
|
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推進創業帶動就業,全市新增城鎮就業3.6萬人,再就業1.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深入推進社保共享計劃,努力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積極落實待遇調整政策,穩步提高養老金水平。
|
肖安長
|
區人社局
|
104
|
全面落實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政策,加強農村“三留守”人員和殘疾人關愛服務。
|
張 浩
|
區民政局
區婦聯
區殘聯
|
105
|
推進殯葬制度改革,加快農村福利院建設。
|
張 浩
|
區民政局
|
106
|
普惠發展學前教育,大力扶持公辦幼兒園發展,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率。
|
望 甜
黃 波
|
區教育局
|
107
|
均衡發展義務教育,持續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和優質教育資源配置,逐步解決“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推進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穩妥推進新高考改革。打造職業教育特色品牌。湖北醫藥學院加快建設國內一流學科。
|
望 甜
黃 波
|
區教育局
區財政局
|
108
|
認真落實“健康十堰2030”行動方案,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全面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縣域醫共體實現全覆蓋。
|
張 浩
|
區衛計局
|
109
|
進一步完善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制度,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支持中醫藥事業傳承發展。
|
張 浩
|
區衛計局
|
110
|
落實國家生育政策,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
張 浩
|
區衛計局
|
111
|
深度挖掘文化資源,加強漢水文化、道教文化研究,培育宣傳文化名家,打磨推廣文化精品,做大做強文化產業,持續提升文化及相關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112
|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積極創建歷史文化名城。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113
|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舉辦十堰市第六屆運動會和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火炬傳遞活動。
|
望 甜
黃 波
|
區文體旅廣局
|
114
|
大力推進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持續推進“十大工程”,加速補齊創建短板,提升創建綜合實力。
|
郝天斌
|
區文明辦
區五創辦
|
115
|
鞏固提升創建成果,合力推進“五城聯創”。開展第七屆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學習宣傳活動。堅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時代新風,提升全社會文明程度。
|
郝天斌
|
區五創辦
區文明辦
|
116
|
深入開展志愿者行動,打造“一公里志愿服務圈”。
|
郝天斌
|
團區委
|
117
|
持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深挖黑惡勢力“保護傘”,嚴防黑惡勢力侵蝕基層政權。
|
高清華
|
區綜治辦
區公安分局
|
118
|
推進“法治十堰”建設,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充分發揮地方法規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加強信訪法治化建設,著力化解信訪積案。
|
高清華
|
牽頭單位
區委法治辦
責任單位
區司法局
區政府法制辦
區信訪局
|
119
|
深化“平安十堰”建設,持續推進“長安杯”創建,深入實施“雪亮工程”,健全立體化信息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落實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
|
高清華
|
區公安分局
區綜治辦
|
120
|
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重點行業領域監管,堅決預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
高清華
|
區安監和綜合
執法局
|
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加強應急救援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突發公共事件防范處置能力。
|
高清華
|
區公安分局
|
121
|
落實“四個最嚴”要求,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
望 甜
黃 波
|
區食藥監局
|
122
|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自覺堅持和落實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政方針,當好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決策部署的忠實執行者。強化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民造福融入血液、鑄入靈魂。堅持“干”字當頭,“實”字托底,敢干事、會干事、干成事,講實話、出實招、求實效,不畏艱難、不懼險阻,敢于擔當、善于擔當,努力干出無愧于新時代的新業績。
|
藍勁松
|
區政府各部門
各鄉鎮人民政府
|
123
|
強化政府工作人員職業道德、職業操守,聚焦主業主責,堅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負責,不搞遙控指揮,不當甩手掌柜,承諾的事項堅決兌現,既定的事情堅決辦成。不斷提升專業精神、專業能力,彌補知識弱項、能力短板、經驗盲區,克服本領恐慌,成為行家里手。踐行嚴細深實工作作風,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基層,在一線掌握情況,在一線解決問題,在一線推動工作,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落實。堅持大膽放權、嚴格監管與優質服務相統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
|
藍勁松
|
區政府各部門
各鄉鎮人民政府
|
124
|
嚴格遵守憲法法律,把法治理念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做到依法用權、依規履責、依章辦事。認真落實政府會前學法等制度,完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堅決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加強誠信政府建設,深入推進政務公開,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
藍勁松
|
區政府各部門
各鄉鎮人民政府
|
125
|
認真履行政府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模范帶頭執行廉潔自律準則,深入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市實施辦法,持續加大力度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馳而不息糾四風、轉作風、正行風。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控“三公”經費,壓縮一般性支出,把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扎緊制度籠子,強化審計監督,加強工程建設、土地出讓、政府采購、產權交易等重點領域監管。堅決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和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打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生態。
|
藍勁松
|
區政府各部門
各鄉鎮人民政府
|